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0371-6388519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371-63885198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三街与丰产路交叉口东南角郑州大学建筑科研中心405室
手机:18790295981
邮箱:zzgdjc@163.com

公司新闻

驭势者独步天下

2020-03-23 00:00:00    来源:    点击:3418    喜欢:0

2020年1月21日,《中国建材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本公司长篇纪实通讯《驭势者独步天下——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文中对公司发展历程进行记述的同时,对公司产品“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给予了高度评价,文章说:“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不仅占领了保温墙材行业的“高点”,也彻底解决了国内节能建筑防火与保温不能兼容的行业窘迫局面。随后,学习强国、经济日报公众号全文转发。文章全文如下: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是企业发展壮大、始终领跑行业和时代的秘诀和法宝。

创新之工,大莫与京;专注墙材,不变初衷。熟知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工大)的人都知道,郑州工大自创建之日起,便与“创新”二字紧密相连,为创新而生、为创新而进、为创新而变、为创新而兴。

 

谋势而动 瞄准行业“痛点”

赵振波,现年57岁,郑州工大董事长,也是该公司产品——“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的主要研发人之一。意识超前、有钻劲儿、爱动脑筋是他的性格,也是他做事成功的“法宝”。

早在1993年,有朋友向在施工企业工作的赵振波反映,房子建成后保温隔热效果不好,冬冷夏热。赵振波便开始研究如何解决建筑物保温隔热的“难题”。

说来也巧,一次,正在苦思冥想的赵振波坐火车出差,中午为了填饱肚子,他买了一份盒饭。当乘务员把热腾腾的饭端给赵振波时,赵振波突然有了灵感,“饭是热乎的,饭盒的温度却不高。”事隔27年,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振波记忆犹新,“再看看铁路两旁,遍地废弃着一次性饭盒,这些白色垃圾如果能解决房子保温隔热的问题,就一举两得了。”

回家之后,赵振波动员家人捡了很多一次性饭盒,开始在建筑保温上试用,效果良好。几年后,赵振波将心得体会写成了题目为《白色垃圾在建筑工程的应用》的文章,并在刊物公开发表。

一篇文章,使赵振波成为行业内的名人。1998年原郑州工业大学(后与郑州大学合并)综合设计研究院的院长看到了赵振波的文章。几经周折找到了赵振波,希望他能够调到研究院工作。就这样,赵振波进入郑州工业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负责节能研究工作,后担任副所长。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由于外墙保温材料易燃而引发的高层火灾逐渐增多:2009年2月9日,在建央视新址北配楼发生特大火灾,后查明,事故是由违规燃放的礼花弹爆炸后产生的高温星体引燃了检修通道内壁裸露的易燃材料而引发;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教工公寓对外墙进行保温装修时,无证电焊工违章焊接作业,引燃可燃的外保温材料而引发大火;2011年2月3日,沈阳万鑫皇朝38层的B座公寓楼因烟花引燃可燃的外墙保温材料迅速燃烧,B楼整体燃烧并引燃毗邻45层的A楼。

当时,保温墙材行业,似乎存在着“鱼”和“熊掌”的尴尬:防火性能好的,保温性能不好;保温性能好的,因材质很软、很松,阻燃性不好。这既成为行业难以攻克的“难点”,也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痛点”。赵振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直在思索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最后他认定,有机材料可燃,无机材料不可燃,如果通过技术创新,让无机材料兼具有机材料的特点,保温材料的保温性和防火性自然会兼于一身。

此时,随着职务的晋升和名气的增大,赵振波开始参加一些国家级和省级建筑行业的会议。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河南省住建厅的一位同志找到赵振波,说省内有一家公司,想搞水泥发泡的保温材料,攻克保温材料中“防火”和“保温”矛盾的难题。他们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一直没有成功。他希望赵振波作为行业内的专家,去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赵振波一口答应下来,并多次去这家公司调研。

经过认真的考察后,他发现这个公司虽然经过了几年的研发,但由于技术路线存在很大缺陷,制成的产品在吸水、强度、密度等性能指标均未达到现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

“在满足建筑物最高耐火安全等级的条件下,实现建筑节能高效保温体系,这本身就是一对技术矛盾体。但越不可能,我就必须把它变成可能。”一向不服输的赵振波就是有一股“倔劲儿”,决心“组建攻关团队拿下这一世界性难题”。

 

领势而行 终占行业“高点”

面对难题,迎难而上,是“胆”;周密策划,巧妙解困,是“略”。干事创业,必有胆略。胆略,不仅体现胆量,更体现智慧。

赵振波深知,攻克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必须通过周密规划、步步为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能取得成功。

攻克难题,必须有强有力的团队,而且团队里必须有建筑材料行业的专家。

赵振波首先想到了郑州大学土木学院建筑材料专家、教授郑娟荣。郑娟荣是清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的博士后,一直从事绿色水泥基建筑材料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响当当的行业专家。

赵振波又想到了栗海玉,栗海玉是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与智能化专家。

赵振波的想法一说出,两位专家便积极响应。至此,被郑州工大同事称为“铁三角”的研发团队成立。其中,赵振波负责工艺,郑娟荣负责配方,栗海玉负责技术情报。为了更好地汇聚各方力量,筹备资金,他们注册了公司,进行运营。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之所以说这个团队是‘铁三角’,是因为他们负责的工作既有联系,却又相对独立,就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而且在多年的研发中,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团队每个人都保持了一致的目标,不变的韧劲儿。”知情人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没有国家资金,三个人就到处筹措资金搞研发。首先拿出了家里的积蓄,积蓄花光了,就把各家的房子抵押了贷款。即使是这样,三个人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

在郑州大学北校区的一处平房里,我们参观了当年项目团队的实验室,三间不到10平方米的实验室内放满了各种实验设备,简直让人无法驻足。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娟荣老师经常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整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夏天的时候,屋子里的隔热效果差,即使有空调并加上电风扇,屋子的温度也能高达40摄氏度以上,郑娟荣老师常常是满头大汗地做实验。而且由于是平房,蚊子也多。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向来只争第一的郑娟荣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

古语有云:驭势者独步天下。然而,驭势者不仅需要敏锐的超前意识,越挫越勇的精神,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已经成熟的生产线上,我们注意到,一台崭新的氮气机显得十分显眼。“这可是我们最重要的法宝之一。”赵振波回忆说,生产线建成之后,他们满心欢喜地实验时,却发现原料经过加水球磨后,产生“水化热”,坯体中心温度会高达80摄氏度以上,有时候甚至达到93摄氏度。“温度过高,成型的时候就会膨胀,产品就会开裂。这个问题不解决,意味着前期的一切研究成果都是徒劳的。”

团队一时间陷入迷茫之中。然而几天之后,他们又开始了研发,经过多方查阅资料,最后借鉴了“氮气运用到混凝土降温”的启发,意识到氮气是惰性气体,如果把泡体中的空气换成氮气,或许能解决水化热的问题,于是他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作为保温材料,拉拔强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检验项目,要求达到0.1MPa以上,在研发最后的一年半里,团队一直在想办法攻克这个难题。他们开始时向里面添加各种常用混凝土纤维,但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次,听说吉林通化生产一种玄武岩纤维,可以用在混凝土中,他们感觉可以试试,于是找到这家公司寄来样品实验。当郑娟荣老师打电话告诉赵振波“拉拔强度达到0.15MPa”的时候,很少喝酒的赵振波正在和朋友吃饭,一兴奋,喝了半瓶酒:“当时真以为成功了。”

然而,3天之后的晚上,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打给郑娟荣说:试块的拉拔强度又完全丧失。“当时,一次次的失败,我们都快支撑不下去了。又是晚上,郑娟荣老师害怕我和栗海玉睡不着,所以就没有告诉我们结果。”赵振波回忆说,第二天郑娟荣老师连续查了一天的资料,最后认定是由于产品养护期,内部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上并为碱性,放进去的纤维基本上都被腐蚀了,“当时,我们感觉真是一落千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后又经过多次的材料对比,选择了其他材料,攻克了难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17年,赵振波团队的研究成果“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问世。同年,经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生产线产品性质指标:干密度138kg/m3,体积吸水率4.8%,软化系数0.75;抗压强度0.054MPa,拉拔强度0.12MPa;导热系数0.047W/(m·K),燃烧性能A级。”2019年,经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生产线产品性质指标:干密度130kg/m3,体积吸水率4.0%,软化系数0.80;抗压强度0.050MPa,拉拔强度0.12MPa;导热系数0.045W/(m·K),燃烧性能A级。目前,自测的实验室产品性质指标:干密度128kg/m3,体积吸水率3.8%,软化系数0.85;抗压强度0.045MPa,拉拔强度0.12MPa;导热系数0.038W/(m·K),燃烧性能A级。”

这说明,赵振波团队的创新成果,2017年检测的各项性能指标已均高于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又经过2年的努力,各项性能指标更加完美,完全适应中国不同气候区使用。至此,“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不仅占领了保温墙材行业的高点,也彻底解决了国内节能建筑防火与保温不能兼容的行业窘迫局面。

“之所以阻燃,因为我们用的基本上是无机材料。”赵振波说,“之所以保温性能好,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无机胶凝材料湿磨的工艺,使原材料均化和细化,从而保证微米级泡孔的封闭性和均匀性。”

 

乘势而上 布局“多点”开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年的艰难攻关,无声无息,积聚了智慧,也积累了能量。当“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宣告研发成功时,迅速地吸引了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的目光。

2018年3月16日,包括郑州大学综合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总建筑师许继清、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鲁性旭、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副总建筑师陈旭东、郑州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郑丹枫等多名河南省内知名建筑设计专家在内的调研团队前往基地调研。专家们一致认为,“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很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业界的节能材料保温与防火不能同时兼顾的突出问题,在无机类保温材料中属于重大技术突破,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建筑保温材料,应针对该产品性能特点尽快编制行业标准并加快扩大生产规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很多家建材建筑企业、投融资公司与团队联系,希望能够投产项目或联合开发该产品市场,这些厂家中既有央企、当地企业,也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企业;既有知名的民营企业,也有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有行业企业,也有与之相关的行业外企业,其中不乏知名的上市公司。“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的问世,也引起了一些国外公司的兴趣。2019年4月,约旦ACC公司制造主管HANI ABU KHALAF到公司进行了商务与技术交流,并表达了愿意合作的想法。

公司也因技术成果的创新性,被邀请参与了国内和地方相关标准的制定。2018年8月3日,公司参与编写了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2019年9月29日,由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系统应用技术标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郑州工大作为主要参与者,标志着公司的产品将迅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司技术不断完善,2018年12月,郑州工大建材有限公司经过整合,成立了如今的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此,集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宣告成立。

公司成立后,坚持“科技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理念,不断吸纳优秀人才,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深化研发体系和品牌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成立了高新材料科技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技术研发的团队核心技术人员也已增至9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教授、高工占技术人员的三分之二。

技术创新,贵在推广。目前,公司位于新郑市和驻马店市的2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产品在郑州等地迅速占领市场,并广受好评:“基本都是订单生产。”另外2条年产量为30万立方米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有望在2020年基本满足河南建筑市场的需求。河北、江苏、湖南、内蒙古等省份的生产线建设也正在选址和规划之中。赵振波坦言:“产品一旦规模化生产,必然形成势不可挡的态势,相信,外墙外保温材料的革命,也会很快到来。

上一篇:年产30万立方米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生产线,投资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
下一篇:焦作市武陟产业集聚区领导一行来我公司参观考察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

网站分布 总站 郑州 豫ICP备19011995号-2
Copyright©2019 郑州工大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_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地图
welong-tracking.com